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

詩壇亂闖遊記.2014. 4.16/17



月琴詩劍 原玉:
《八聲甘州》.伯牙琴
漸東風复醒蜀山春,續添水流音。
望芹泥融潤,瑤華斂馥,相與遙岑。
涉世玄同鹿夢,苦雨浣塵襟。
何若輕鷗鳥,迴繞天潯。

已慣悠悠行客,奈越台澹月,長缺於今。
嘆吳鉤空語,誰聽伯牙琴。
悵平生、他時承影,對楚雲、消得五湖心。
無須問,縱偕泉石,不墮昏沉。

《八聲甘州》--無意浮沉
(和月琴詩劍)瀟瀟思無邪
正乾坤吞吐洞庭波,翠巒聽天音。
念脈滋衡嶽,氣蒸雲夢,月供瑤琛。
遠處青螺召喚,欲共我長吟。
弄棹靈均會,玉碗閒斟。

漫道重瞳野死,慣中宵聽瑟,楚客沾襟。
悟功名富貴,純粹亂彈琴。
恨當年、攀龍附鳳,到如今、落魄在江心。
歸來早,任風帆轉,無意浮沉。


高人乙:
宋沈義父《樂府指迷》中有這樣一段話:“過處多是自敘,若才高者方能發起別意。然不可太野,走了原意”。
“過處”即過片。就是說,上下片看似屬兩個層面,但又要相互有聯繫。這個聯繫點,就在過片。

下面結合這段話,簡評《八聲甘州》無意浮沉,這也是這首詞牌的曲子結構的要點:

起句以“乾坤”鋪成圖底,把洞庭的山與水全部納入其中,並以“念”字領起三個點的表象,逐漸向主題“靈均”匯聚。

靈均,是屈原的號。屈原是古代一位愛國詩人,後來由於楚王不接受他的愛國主張,致使國土淪喪,他滿懷憂憤之情,跳汨羅江自盡。而汨羅江是洞庭湖的主要河流之一。

這樣,上片的主線就清晰起來。以“乾坤”為底(說洞庭為底也可),展現出作者的胸襟;以屈原為圖點,突出並具象了這種“胸襟”。因為,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國的三個帝王,幾起幾落。但無論他得志與否,他都以心系國家的胸懷力荐,這種胸襟,何異“乾坤”? “弄棹靈均會”正是圖點虛化圖底的典型實例。

整個上片,以屈原的人生起落,襯托詞題“浮沉”。可以說,已把主題道盡。再寫,可能就會寫屈原之死了。那樣的話,現怎麼深挖,也會離題太遠。這種看似筆力已盡的寫法,正是上片的要點處。

那麼,上片筆力已盡,下片就要異軍突起,才能轉出“新意”,從而向主題意象遞進。

“漫道重瞳野死”。重瞳,指的是舜,是中國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。是其功績無需詳言。據說舜晚年到南方巡守時,死於蒼梧之野,後葬於江南九疑山,稱為“零陵”。

這個舜與上片有何關聯?有個“湘妃淚”的典故,說的是二妃蛾皇與女英對舜帝一片至情的故事,這個故事就是舜死後發生的,而其地點也是洞庭湖。

作者將兩個本不相關的人物,抓住“洞庭湖”這個點,從中抽出共性,展開第二層面。以舜之死與屈原之死形成對比,抒發自已對世事的感悟。不僅盤活了上片的已盡筆力,更在結句筆鋒一轉:“歸來早,任風帆轉,無意浮沉”,托出主題思想,與上片“正乾坤吞吐洞庭波”一線貫穿,將兩個人物的個性與自身的感悟或經歷,同時嵌入,暗喻自已對功名富貴的沏悟。從面反釣上片的那種“胸襟”。

上下片,以“洞庭湖”為坐標點,將兩個層面置於一個二維平面內,同時,以屈原和舜兩個人物,分別深化,從而構架起立體的三維空間。這就是以二維思維,寫出三維空間的意思。

高人甲:
我當時創作的思想、脈絡盡在月琴好友之筆端。我只有模糊之意象,君卻有細緻之絲縷。君強我多多。 。 。認識您,是無邪之福。


雅特依依:
【八聲甘州】
慣天涯處處任飄蓬。世風泛塵音。
寄江河無斷。飛花散聚。繁雜庸琛。
夜色悠然朗月。悵只映蟬吟。
孤影添離恨。杯盡誰斟?

憾意深情懷戀。嘆雁鳴鵠別。餘了愁襟。
奏高山流水。何碎伯牙琴?
奈如如、還縈痕淚。怎解那、依鬱結幽心。
隨而去、浪濤茫漠。逐得浮沉。

高人乙:
僅你這首詞來說,個人以為是好詞。如果從這個詞牌的特點來說,有瑕疵。
此瑕疵不是在用詞釋意上,而在結構上。正常來說,中調詞,有兩種結構寫法。
一種是,下片起深化上片詞意(或說主題)的作用。而另一種是另起一意,起對比和突出主題的作用。

《八聲》就是第二種,這是硬性的。可以看看同詞牌的古人作品。這個結構特點是清代詞人總結宋詞而得。有些人看不上清詞,其詞清代詞人對總結宋詞寫作手法上,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
唯下片另起一意,才能配得上“陰陽交替”這個曲子的跌宕特性。

與八聲同類寫法的還有《賀新郎》等。

一點小見解,冒犯見諒,問好!


小我:
看詞例,上片可承下片,亦有深化的寫法,都是依據寫作上的起承轉合。之前也有前輩提及過清詞的特色,但對於其他的種種概念,一向也只作參考。況且我們是現代人,不是要有我們現今的一些特色嗎?我覺得詩認是作者抒發自已感受的文字,除了必須依韻依律外,請原諒對太高深的層次力有不遞,倒感甚爲束縛,會令寫詩詞的快意大減。
月琴詩劍詩友倒不如直接說我的詞太不像話,以後不好再貼在無邪高人欄裏,太礙眼!在下會明白!

高人乙:
依依誤會了,說那話只為交流。即便有誤會,跟無邪兄也沒關係。
看來還是我說話的方式欠妥,依依諒解。

小我:
請月琴詩劍詩友見諒!也許是小妹太莽撞!
月琴詩劍詩友是無邪高人真正知音,請原諒我的胡言,還是以後乖乖跟隨高人們安靜學習!

高人甲:
我與月琴詩友認識也是在爭論中,與邀月天使一直是在互相挑刺中過來,但是我認為他們兩人堪稱好友。直言不諱的交往勝過虛以委蛇的誇讚,無邪如是看,不知依依以為然否?依依之才無邪是極為佩服的,還是一如既往,可否?無邪期盼。 。 。

小我:
多謝兩位高人抬愛!
。。。我只好一如既往的。。。野蠻!哈哈!

小我:
懇請指教!

【八聲甘州】
漫仙靈妙韻逐潺潺。滾流逸清音。
聽飄霞雲暢。魂浮世外。峰嶺蒼岑。
寫意縈迴野地。讓一洗庸襟。
鳴曲悠揚放。波泛江潯。
絶響傳神傾耳。樂七弦跳脫。無盡如今。
在邊崖深處。天籟是誰琴?
客前來、誠然同話。嚮往中、尤見與真心。
難言寄、素知亡別。痛汝聲沉。

高人乙:
一,這是首懷人的詞作。
上片起兩句筆重於曲樂之妙,詞句中有畫、有陣、有形,可謂妙筆傳音。接下來,樂曲的意境形於心,成於言外,有滌蕩庸襟,神馳雲外之功。僅看上片,從圖底(樂音如流水)的鋪陳,到主題(一種神往,暗有知音之意)的托出,是成功的。
下片延伸了此妙韻,由絕響,引向人逝。暗喻此音從此不再聞,若伯牙無子期之痛。

二,整詞線索明晰,然下片還是僅深化了上片主題,詞意從“客前來”才真正轉意突起。
換句話說,換頭句只是明確了上片的妙韻乃成“絕響”,意承多於轉折。

三,再細化些,有瑕疵如下:
上片,仙靈妙韻,與下片,天籟,是一個層次的意思。
上片,鳴曲悠揚,與下片,絶響傳神,也是一個層次的。
上片,清音,與下片,七弦跳脫,還屬一個層次。
這就使得上下片的橫向聯繫太多,而少了縱深感。

四,
寫意縈迴野地。讓一洗庸襟。
鳴曲悠揚放。波泛江潯。
絶響傳神傾耳。樂七弦跳脫。無盡如今。
在邊崖深處。天籟是誰琴?

這四段內容可壓縮,下片在
“客前來、誠然同話。嚮往中、尤見與真心。
難言寄、素知亡別。痛汝聲沉。 ”
兩句中延伸,似更好些。僅個見。

說心裡話,依依和無邪兄一樣,筆力豐韻,是我學習的榜樣。你們的唱和功力我無可比擬。然,到了你倆這種成就,可謂已達筆到詩成的層面。然,也到了瓶頸的節點。
我近來一直在說的曲子結構,決無只重手法不重詞意。目的一,是在說一種賞析的方法,目的二,在創作時,刻意增加難度,是否可以突破此瓶頸呢。也許可能呢。
最後祝依依筆耕愉快!

小我:
拜謝月琴詩劍詩友賜教!
對伯牙的琴音所知甚微,僅可在古籍中體會。得知的是與伯牙一相識,子期便知其音律中的奧妙,但未有他兩交流後的進展細節可作參考。體會不深,自然描寫得薄弱。我的筆暫時都只會寫真心能體會到的感情,亦不喜歡失實的渲染。明白你所說的弊病,會多加注意!再謝月琴詩劍詩友為我勞神分析,萬幸!

高人乙:
我“亦不喜歡失實的渲染”。
抒情類,當以情真,表達自然為主流,不能太繞。這類詞,一味追求高深,代表不了水平。也不能太浮淺,否則就成了矯情。這是個度的掌握問題。在用典方面,不易太古,常見常知的即可。
感懷、抒懷類,則可以融入律詩的賦筆寫法,有助於表達。在用典方面,以拓展想像空間為主,但要貼切。
無論哪能種類型的詞,都離不開表達的方法。只是有時既便不知手法問題,也在創作中,潛移默化的使用著。單獨拿出來說這些手法的話,就似真的受束縛。其實,只要是古詩詞,從動筆的開始,就有無數種條框制約著,手法,只是其中之一而已。
說這個,屬閒聊,實無強加的意思。每個人對詩詞的理解不同,何況在寫上。

上面對依依那首詞的交流,只是據於對這個詞牌的特點這個角度來說的,不代表依依的詞不好,況且,這首詞也不是依依的真實水準。

小我:
再謝月琴詩劍高人賜教!
這首詞是實較平鋪直敍,自己還未能將感情融入來寫。。。
只是心急學習而成的功課 ( ̄▽ ̄) !
再三拜謝!感激不盡!

高人甲:
這種交流非常好,我樂見。
在吾愛找一百個來誇來讚的詩友不難,找十個和詩的好友也可以,要找一個像月琴這樣仔細賞析你詩詞,還認真點評的好友,百里難挑一也,依依與我都當珍之惜之。對的咱們接受,有歧義的咱們探討。學詩,塗抹的真諦不正好就在此麼?願咱們幾個共勉。

小我:
我真的會珍惜給我寶貴提點的位位高人!
但在交流之中,我也一定會說出自己的論證和觀點,從不盲從附和。希望兩位高人明白我也許出言魯莽,請了解這是我求真的心。
在網路亂闖,已留下不少瑕痕,不會故意刪除它們,因為在我從前的課堂中跟本無從學習詩詞的「律」,花了很多時間在胡寫。要等到年多前在網路中才給網友點醒,對著之前胡寫下的一大堆心血,那種感受,至今難忘!
我想我留下的瑕痕會被將來想學詩,但又不及我厚臉皮的來作參考,願我的幸運能與他們分享!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